本 期 导 读
苏兴华何许人也?88年考进北中医,毕业后先到基层医院,因一针成名,因缘际会赴法国攻读临床精神医学(硕士学位),管理学(硕士学位),后又成为加拿大注册针灸和中医师。
游学欧美18年后,成为全球中医热潮背景下相当少数的真正海归中医。目前除了诊疗之外,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在宋徽宗编撰的「最美中医教材」《圣济经》的课程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上。
丰富经历被李辛大夫戏称为「比我还跨界的中医」,于是有此次专访。上一篇主题是「无逻辑不中医」,请看本篇。
关键词
哲学,中医,自闭症
哲学与思辨
问:请回顾一下,有哪些哲学方面的内容对你做医生影响是比较大的?
答:首先理解一下什么是哲学,它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当我们面对问题,面对世界的时候,脑袋里面就有想法了。
有的人问了很多为什么,信了,这叫科学。有的人不问为什么,就信了,这叫宗教。信了不一定是迷信,也不一定不正确。因为在科学里面,到了公理层面,是不可以问为什么的。公理也是宗教。
最后,就是哲学和科学一起建立起来的混合思维体系。无论建立到一个怎样的程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等,每个人都要有的。你可以认为这个世界是一元的,也可以认为是二元的。比如在生命观里面,精神和肉体到底是一元的,还是二元的?
问:你很善于做思辨和思考。
答:我当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启发:精神和物质世界是一元的,我很难找到一条实实在在的线把它们区分开,但是我们沟通的时候,还是要把它们做二元表述,因为只有二元对立了,才能被表述。我们现在很多时候是把表述体系和存在体系混淆了。
像我们今天治疗很多病,比如小儿自闭症,都是建立在一元论上的,我的针刺和药物这些物质性的东西能够深刻地影响和关联到对方的精神现象和精神力量。
这才叫一元论,如果这两个东西是不关联的,首先结果就不存在了。精神和物质分裂了,谁多谁少,以谁为主,这个就要颠覆了我们的一些信仰了。
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医生必须要建立专业和信仰的一些东西。它们必须是强相关的,很难说是以谁为主,以谁为次的。
中医与自闭症
问:你怎么看待中医这项具体的工作?
答:看病的本质,就是对身体的生命力进行调控,而且是宏观调控,而非微观层面,否则人体40~60万亿个细胞,一个细胞一条信息人脑就要爆炸了。
核心的问题是:看病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虽然小儿不能说话,望闻问切里的问诊不行,但是其他三诊都还在,八九十岁的老人,即使能说话,但是有效信息又能有多少?
再从生理系统而言,小儿的系统机能属于发育阶段,所以两三岁的自闭儿童相对来说容易治疗,因为正好结合语言发育期,就像在胎里校正畸形的意义,医生在一定概率范围内进行调控就好了。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力量,单独吃药是不管用的。
问:据我所知你的病人有不少是儿童自闭症,甚至是小儿。
答:我最近刚接诊了一个两岁的自闭症儿童,主要就是通过望诊(比如观察眼神)来判断。刚来的时候孩子哭腔都是一个调。语言发育、注意力、发育迟缓等都是可以通过网诊了解到的。
虽然说儿科属于哑科,但是这也让医生有机会强化望闻切三诊的能力,反而会比问诊更有效。可以说,小儿不能言语,在临床上好像是短处,但其实也是长处。就像已故针灸大家彭静山彭老,因为听力的障碍他在问诊上受限,但是反而使他在观眼识病眼针疗法上成为翘楚。
正如《黄帝阴符经》上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做学问时,专注的钻研精神很重要,胆识亦然。
问:为什么你会选择比较难治的身心疾病,比如儿童自闭症?
答:医生对所治疾病的选择,有时候是一种命运安排,有时候是学术上的一种爱好和倾向。
稍微回顾一下,作为医生我大概经历了几个阶段,心脑血管、精神疾病领域、不孕不育、疑难杂症。我大学毕业后就在医院的心脑血管科,算小有名气。
其实,心脑血管病比身心疾病难治多了,心内科在过去被称为「内科之王」,大内科主任一定是心内科出来的,而且临床上必须有心内科医生到场签字,才能宣告一个病人的临床死亡。
当你在心内科看到太多的突然死亡之后,再看到痴呆症、精神错乱病人等,就觉得是可以忍受的,同时自己多多少少还是能给他们提供帮助的,毕竟这些人群跟大部分心内科病人相比是更有生命力的。
医生(学)在本质上就是改变人的命运的,比如一个有言语障碍的自闭症儿童,医生治好他了,不就是改变他的命运了吗?只是我们必须得承认,这当中人性的力量是有限的。
问:治疗效果除了医生方面的能力,还需要什么条件吗?
答:给你讲个故事吧,我曾经在加拿大多伦多治疗过一个小朋友,母亲怀孕3个月,B超显示孩子脑部有一个2.5cm的畸形,当地医生建议流产,他妈妈哭着找到我这儿,我给他吃了一个多月的中药,B超就显示没有了,一直到现在,孩子都长得很好。
所以说,想有效治疗高难度的病一定先要有一个高效率的信任和沟通。
问:我们谈谈治疗自闭症,医生如何引导患者做好沟通?
答:物理、哲理的东西都可以在人体内转换为能量。
我在望诊和脉诊中下了大功夫,语言沟通的不足对疾病定性和处方判断上并没有太大影响。我也专门练习过听声音、研究过音律学、乐器、古琴等。
小朋友虽然没法进行语言沟通,但是我观察他的五官、毛发、动作、情绪表达时的反应、运动的方式等,再摸摸手、以及经络穴位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出一些方向来。
我前不久在杭州的一个中医传承论坛上,提出过广义的望诊概念,是指超越课本或者我们常规要求以外的,对生命的一种理解和观察。
问:望诊跟生命之间的联系。
答:因为我们今天课本的知识太多,只能从技术上切入了。大学的教育,有专业性,但是专业跟技术很遥远。
医科大学五年主要是文献上的梳理、看书考试,听取各家说法。我认为文献还是要先过完眼,所以我不太同意社会上对学院派的一些认识,因为治学方向和治学步骤不一样。
学院派在理解一些东西后,在做技术转化的时候,学习能力极强,一是因为在文献方面积累多,二是因为学习能力强。
中医与世界
问:中医有没有会诊?有一个说法「一个中医就是一个全科医院」。中医到底有没有学术标准?
答:有标准,而且标准比较细。比如我在临床看病,通过脉诊基本上就判断准确了,对于患者而言根本是无法理解的,如果患者懂脉的话,我才能跟对方很好地聊病情,否则就没法谈。
中医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是一样,必须先要有一个大家认同的中医基础在,才能有一个有质量、有效率的交流。
我们国内很多门诊上的针灸止痛,在美国的州立医院中也是有的。这离不开体制的推动。不同的体制,效率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现在也推动了一些东西,但是现在的体制下,想做好中医会诊确实有一定难度。
比如其中有一个问题,我们在和一些老师谈论学术的时候,到底去不去颠覆他?颠覆的话,人家一辈子的东西就没有了,不颠覆的话,我们自己又没法认同对方的学术观点。所以这事儿很复杂,相当于闹革命了,很难。
问:说明中医之间沟通还是比较难?
答:但是中医有一个好处,就是还是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或者说是有最后的判定标准在的。
普世的价值观是,谁把这个病治好了,或者判断准了,谁就是高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临床医学尤其如此,如果不是因为临床有效性,中医早就不复存在了。
问:相对西医而言,中医的优势在哪里?
答:中医是全球目前唯一能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西医对抗的医学。而且在很多科目里,具有超强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界范围内发生SARS,埃博拉等疫情之后,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设立机构积极研究中医,甚至还有中医身份的总统顾问,都充分说明跟中国一样,发展中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了。
问:你怎么看待精准医疗,比如基因治疗?
答:复杂的病并不是一个细胞或者一个基因出问题,所有的基因、所有的细胞也并非长得一样。
其实,所谓精准医疗和基因治疗,在逻辑和哲学层面都太过于简单化了,简单化对于商业来讲是必要的,但对于复杂的生命系统来说是无效的,是难以处理的,可以说是没有意义。
从哲学上来说,太复杂的东西就是要简化处理,加权处理。从逻辑归纳的层面,是需要寻找它的核心点,本质。比如是寻找蝴蝶效应引起纽约风暴的点,才是有意义的。
事实上,如果把很复杂的事情细化到人力无法认识和操作的层面,都是没用处的。比如,人类认识到原子很牛X,那它对宏观的意义何在?这都是哲学的基本道理。
如果哲学系统论的基础没有过关,能看好病也是基本不可能的。我认为,基本的普世的道理必须要先过关,才能过生理、病理的关。(未完待续)
▼往期热门文章▼
苏兴华访谈02
中医体系很大,相信只是开始,必须用逻辑理顺,经得起推敲才行
薄化君访谈01
做中医需要聪明+理性;学好中医需要聪明+爱好
李汪洋访谈03
当中医做冷板凳是个过程;诊断进准靠不断打磨;凡事反求诸己
苏兴华大夫简介
执业中医师。经典中医的倡导者与践行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馆共同体副主席。毕业于北中医,游学行医欧美十八年。擅用针药、心理、环境学等,解决杂症、急症。在精神神经、心脑血管、妇科杂病等方面,有诸多验案。
版权声明:
1.本文转载自「明医相对论」,搜索「mingyitalkshow」即可关注。
2.本文未经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如欲转载及内容合作,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或添加小编微信:「zanclub_bjb」。
3.文末留言区开放,欢迎踊跃参与讨论。本平台支持言论自由,精选留言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从哲学、到医学、到身心医学、到中医的未来,资深跨界中医如是说 | 苏兴华大夫访谈录(四)】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yank.xrbh.cn/news/9306.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aire.xrbh.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