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的教育问题现象不一,但从根本上来说,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父母的问题。也许这会让很多家长朋友们难以接受,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家长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
从根源上来讲,是父母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如果我们的家长认为小孩有问题时,请先静下来,带着家长反向思考试试,在自身寻找一下问题的根源。
教育孩子的王道,就是父母进行自我成长和学习,并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一)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基石。父母需要正确的教育观念、个体成长的理论知识、引导孩子成长的技巧与方法,以及健康、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生命状态,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先“悟道”,后“谋术”
有人说,专家的建议不接地气,只是大道理,听了之后,还是无法解决眼下孩子作业拖拉的问题,其实我们家长在学习时与其纠结于教育的细枝末节,不如有高层面的教育理念。
大道至简,术可以学;知道为什么做,比做什么、怎么做更重要。如果我们家长没有掌握底层逻辑,没有掌握“道”,只是流于表面学一两个对付孩子的方法,只是想让孩子“听话”,那么学再多的方法都是徒劳。
什么是大道?
就现代儿童观来说:确认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以儿童为本,尊重和保护他们的权利,把儿童当作独立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是家庭教育之“道”。
为了让大家深入理解家庭教育之“道”,章节末附上诗人纪伯伦的诗《论孩子》供大家深入理解。只有真正领悟了道,才能把“术”灵活运用,只有真正领悟了家庭教育之“道”,家长教育中才能良好地运用前边提到的家庭教育的各种方法。鼓励、认可、好奇、欣赏、积极关注这些基本的教育方法才能融于生活细节,是孩子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
终身学习: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是从孩子出生开始甚至出生前就开始并持续终身的教育。这一性质决定了作为父母要进行终身学习,持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父母天生不是老师,孩子生来不是学生。教育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完成。
父母在不断地学习中,思考作为父母,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成长型的家长在学习相关理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以整体、动态的方法看问题的前提下,同时,梳理好父母的情绪,不因焦虑而“鸡娃”;不因功利性的教育而随大流。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向和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观念、方法和模式。
比如:同样是鼓励表扬,有的家长不得方法要领,一边表扬孩子一边贬低嘲讽。
“这次考得还不错,你看吧,你就是要被收拾收拾,才能考得好。”
“这次考得还行,是不是这次的试卷比较简单。”
“这次考得不错,给你买鞋子,下次争取拿第一。”
这样的表扬都存在误区,不仅不能激励孩子,可能反而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学习家庭教育方法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运用,实践中观察孩子的反应,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自己的教育方式。
向孩子学习,家庭教育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改变和自我完善。在不断地尝试中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向和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观念、方法和模式。
(三)自我反思,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所以需要共同成长,作为家长在进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持续实践,运用教育方法以外,还要持续地进行自我反思,是否存在以下的教育误区,规避误区,实现亲子共同成长。
1.孩子成为家庭问题的“替罪羊”
比如,某孩子上中学时极其优秀,功课均优,几乎每个学年都以全票当选班长。初三下半年中考前几个月,却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持续多月,无法正常上学。父母带着他去上海、北京各大医院检查,均无法查出病因。无奈休学,重读初三。此时的家庭状况是父亲有关系亲密的女友,常常在外留宿,母亲极为苦恼。当这个孩子莫名其妙的病症,影响中考和身体的成长时,父亲开始回归家庭并全力治疗儿子,夫妻关系因齐心协力关照孩子而缓和。暑假过后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孩子复原了。
这样的孩子,便是家庭中的“替罪羊”。“替罪羊”通常是家庭问题的承担者、“代理人”,而家庭也往往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寻求治疗,使家庭有机会面对真正的问题。孩子为家庭提供了正面的牺牲、贡献和服务。正面处理家庭关系问题,给孩子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是避免孩子成为家庭问题的替罪羊的有效方法。
2.不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扭曲问题
比如,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但很多家长却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过早地透支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反而让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遇到更多阻碍。
3.唠叨过多,强化问题
唠叨就是一种反复、单调的刺激,无异于“疲劳轰炸”,往往会引起孩子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父母可以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去体验去感受。所以父母一定要改变唠叨的习惯,注重教育的质而不是量,避免“超限效应”。
4.要求苛刻,急于求成,激化问题
父母要试着调整期待,了解孩子的现状水平,与孩子一起制定符合孩子情况和特点的目标。不以自己的想法和期待,盲目要求孩子。
5.唯我独尊,得到孩子认可
过于关注家长自己的想法和权威,忽略了孩子才是成长的主体。关注过度、包办过多,就剥夺了孩子的主体体验权利,就是爱的错位。孩子的健康发展必须以自我发展能力为基础,而自我发展能力必须在真实的世界中培养,让孩子面对真实、体验真实、拥抱真实。
6.忽视孩子,缺少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具有几个要点:
共同时间:在同一个空间、时间里互动。
有效交谈:倾听,双向互动,不比较,不评价,共情,接纳,得到孩子的认同。
回应疑惑:及时回应并进行沟通交流。
持续关注:记录一周之内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内容、问一问孩子的感受,反思自己的不足,谈谈感悟。
7.越俎代庖,影响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
孩子的错误、负面行为没那么可怕;父母要避免孩子一出现错误,就批评孩子或直接替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更重要的是保护内在动力,孩子的内在感受;就事论事,不攻击孩子本人,正确看待错误,犯错并不可怕,怕错才可怕,不要用羞耻感责备孩子,孩子已然是知错后,更重要是引导孩子如何规避错误。
8.情绪化处理孩子的问题
情绪稳定很重要。父母是否情绪稳定是教育方法成败的关键;父母有稳定的情绪,家庭才会呈现温暖、开放、真诚的关系,孩子才能做真实的自己,学着面对问题、有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体谅对方。
家长的情绪不稳定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因为他要随时保持警觉,无法专注,无法向外探索;忽视儿童的情感,会让儿童找不到存在感,变得自我否定,低自尊,低价值感,情感淡漠;对儿童的情感进行负面评价,会让儿童不能正视问题,倾向于否认、压抑或者隔离自己的负面情绪;以情感惩罚孩子,如冷暴力,父母宣泄了自己的情绪,效果差,还破坏了亲子关系。
家长要对自己的情绪保持觉察能力,可以通过练习冥想、放松等方式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进行调整。
面对孩子情绪的基本策略:
(1)轻触安抚:首先帮助孩子在生理上把自己的情绪缓和下来,比如对较小的孩子可以抱一抱,轻拍肩背,引导孩子做深呼吸。安抚中切忌被孩子的情绪带跑。
(2)用语言向孩子示范正确的情绪表达方式:其次可用语言识别并处理孩子的情绪,引导选择恰当的方式释放情绪如:写字条,直接表达,击打玩偶,运动释放等。
(3)建立家庭和公共场合使用的情绪表达方式:可以提前和孩子约定好情绪处理方式,如直接用语言表达情绪,在家可以设置“冷静角”等方式。
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对自己的行为有觉察
家长的心智模式受传统观念和既有经验的影响,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要相信可以改变,作为家长,要主动改变。
父母要和孩子形成密不可分的成长“共同体”。教育是一场相互确认和悦纳的双向成长过程。父母通过和孩子的互相认可、激励、守护与帮助,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成长“共同体”。父母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实现亲子的共同成长。
最好的家教——父母首先成为优秀的人。
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让孩子独自起跑,而是你们共同上进,彼此成就。
《论孩子》
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父母的自我成长】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syank.xrbh.cn/news/10291.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迅博思语资讯移动站 http://kaire.xrbh.cn/ , 查看更多